• 首页
  • 国家部委政策资金+
    • 科技部
    • 发改委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财政部
    • 农业部
    • 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自然资源部
    • 教育部
    • 民政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其他部委
  • 地方政府政策资金
  • 增值咨询+
    • 认定认证
    • 资金申请
    • 项目立项
    • 融资需求
    • 产品推介
    • 技术推广
  • 定制服务+
  • 关于我们
欢迎进入政策资金咨询网!
登录 | 注册
logo
qq

服务热线: 13911621468

扫一扫 官方微信

  • 首页
  • 国家部委政策资金
  • 地方政府政策资金
  • 增值咨询
  • 定制服务
  • 关于我们
    • 科技部
    • 发改委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财政部
    • 农业部
    • 商务部
    • 文化和旅游部
    • 自然资源部
    • 教育部
    • 民政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生态环境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交通运输部
    • 水利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其他部委
      • 认定认证
      • 资金申请
      • 项目立项
      • 融资需求
      • 产品推介
      • 技术推广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财政部为减税降费“划重点”:强化小微企业、制造业 和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支持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受到市场主体关注的减税降费政策在2021年有何“转向”?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划重点”,其中包括: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过了7.6万亿元,其中减税4.7万亿元,降费2.9万亿元,基本上是“六四开”。减税降费已成为市场主体获得感较强的政策之一。

          在此基础上,减税降费政策在2021年有何“转向”?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说,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他说:“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比如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以前出台的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让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对2020年出台应对疫情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分类调整、有序退出。适当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等政策的执行期限,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对涉及疫情防控保供等临时性、应急性政策,到期后停止执行。”

          需要关注的是,在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2021年的减税降费没有继续在总量上“做文章”,而是更加凸显结构性和精准性。

          欧文汉说:“要突出强化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的比例提高到100%,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在这当中,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说,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是2021年减税降费的“重头戏”。“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力度从1月1日开始由75%的比例提高到100%。这是我们2021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也是2021年减税降费的一项“大招”,这也是为了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王建凡在现场解读了政策的适用条件。“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出台了允许部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2021年我们的政策是把‘部分’两个字拿掉了,就是先进制造业都可以按月来全额退还,把适用的行业范围扩大了。具体来说,原来的部分先进制造业,比如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四大类。2021年人代会后,国务院常务会已经定了,从4月1日起增加了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医药、化学纤维等五大行业企业,也就是‘4+5’,即原来四大类行业再加上2021年出的五大类行业,一共是九大类行业,纳入到先进制造业的企业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放宽留抵退税条件,实行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的留抵增值税留抵税额。这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路55号三层 备案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1771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776号

        CORPYRIGHT © 2025 国研信达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天润顺腾